中国人民大学小微金融研究中心理事会联席贝多广
和讯银行消息 12月23日,由中和农信主办的微聚2014第六期“资产证券化,公益小贷的融资创新”论坛在召开,和讯网对论坛进行图文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小微金融研究中心理事会联席贝多广在论坛中表示,好的社会需要好的金融,中和农信资产证劵化项目的成功设立,意义不在于它的产品本身,融资的规模也并不扎眼,但它打通了小微金融与资本市场之间壁垒,越过了两者之间的鸿沟。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贝多广:谢谢,每次听刘行长的讲话我都觉得非常有,今天非常荣幸参加中和农信这个活动,和大家交流我的想法,题目是“好的金融和好的社会”。借此机会祝贺中和农信公益小额贷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成功,做得非常漂亮。小贷资产让它证券化,刚才中信的赖先生提到不太容易,也是坎坎坷坷,中间的过程我都能体会到。主流的金融和主流的社会不太了解这个过程,能够在将近一年的时间把它发行成功,非常值得庆祝。
我觉得这个项目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产品本身,证券化这个产品现在在国内也算是比较多了,从融资的角度规模也并不特别扎眼。他们一做就是规模30亿, 甚至100亿。我认为它根本的意义在于打通了小微金融与资本市场之间的督脉。这两者之间原来浑然不搭界,我原来是在资本市场做的,后来发现资本市场资金很多,中国本来就是净资金输出国,送到外国去了。但中国不需要资金了吗?中国需要大量的资金,比如小微企业或小微金融就是对资金非常嗷嗷待哺的,但中间有个鸿沟,我们成立国民小微金融公司就是为了连接小微金融和资本市场,跨过这个鸿沟。小额资产贷款证券化打通了小微金融与资本市场之间的督脉,两者之间的鸿沟一越而过当今天还在陆家嘴金融街(000402,股吧)风驰电掣的资金,明天为山沟里农民买猪买鸡的钱,金融街晃荡的“金融民工们”应该有一种不小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不是做一个小项目的成就感,不是完成一笔融资,一个项目的成就感,这个事情还是有重大的社会意义的。
我想分享两件事情,前不久我也有幸,我开始对农村金融开始感兴趣,冬文总经理对我说你去看看我们的项目和案例,走访农村真正的借款人,下到最草根的根里去,我有幸去了。第一个农民,他是问中和农信借了8000元,买了一辆二手柴油机的三轮车,我真的到他们家去,和他握手聊天,我一直关注的事是,他借中和农信的贷款,这在农村当中他也不算富也不算最穷,中等收入的人,你能够承担一笔贷款的利息吗?这是我关注的问题。我们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一个农民能够借到一个款,而且这个款的利息一定比在大银行,中石油、中石化能够从银行里借到款的利息高得多,高若干倍,甚至是4倍。能够承受得住吗?这是不搞小微金融的人普遍存在的问题。我问这个农民,大爷,你借这8000元觉得有负担吗?你能不能可持续?会不会变成高利贷的债奴,他告诉我,我借了这8000元解决了一个问题,农忙季节7、8月份在农村有收割,每年他们家种的是玉米,收割时农忙差不多要一个月或一个半月时间。每年让城里的儿子过来,这个儿子每月3000—5000元,这时候儿子必须回到家里帮助家里收割。如果我有一辆车可以替代原来用马车收割玉米,运来运去,他用马车大概要花一个月的时间,把这些庄稼地里的东西收回来。现在用机械化,二手柴油机车,半个月这个活动就搞完了,更重要的是他不用让他儿子回家了,而放弃打工的一个月几千元,他自己就可以干了。完了以后,他说我每个月有资金进出,一个月利息100多元200元不到,一个月没感觉有太多的负担。这是一个农民如何盘算借一笔款的合和可持续性,这常有意义的。而且他告诉我,这次借款我感到效果非常好,我半个月干完以后还帮人家干,还得到一些收益,这是机会和成本的对比。他说我这样干了,如果中和农信明年信任我,我的积分、信用等级提高,他大概第一次借款,只能借8000元,如果我等级提高准备借2万元准备买一辆崭新的柴油机车。这是什么概念呢?二手车是没有牌照的,只能在田埂上跑,如果真正买了新车我可以上牌照,可以在农闲的时候跑运输,挣更多的钱。 从这个具体的案例,你可以看到一笔不到1万元的小额贷款所产生的对一户农户产生的经济利益,当然它背后的社会意义可能更多一点。
案例二。我又到一个农户家里,夫妻两人,养猪大户,人家养几十头,他们家养三百多头,是整个村子里的养猪大户,那个女的跟我谈,我们国家进口这么多的猪肉,猪肉价格升不上去,猪肉不好卖了,我说哎,这着急啊。但是中和农信给了我贷款,我可以在市场低迷的时候不用把猪都杀掉,还能够维持,因为每天猪养着要流动资金,饲料要养殖,我听着特别。因为这些人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因为国家一个政策,比如我们进口猪肉也是和别的国家在交换物品,别人就给你猪肉,从国家大政来说可能也是对的,但损失的是我们在农村最底层养猪的专业户。小额贷款在这里起到了社会稳定的作用。那个男的还挺有意思,坐在炕上,冬天了嘛,我说你桌上怎么还有一台电脑?打游戏机吗?他说我电脑用来看行情啊,我说这有意思啊,你看什么行情?看猪的行情。我说你们村里家家都有电脑吗?他说不,前两年行情特别好的时候我也发了财了。他装了电脑天天看行情,什么目的?就是为了卖猪的时候,猪贩子买他猪的时候他知道世界市场,中国市场,你别蒙我,我都知道行情的,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我就想到,曾经看到印度类似的案例,ICIC银行在农村安装电脑,装先进的终端,让农民了解市场行情,这样农民讨价还价的能力提高以后,农民的收入提高了,这是在中国的农村看到的实实在在的案例,非常。
而且我也看到了,前面买三轮车的人提高了他的生产力,后面的案例说明小贷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稳定的需求,这些社会最底层的人由于社会宏观经济、政策各方面的影响,他们实际是在消化最后政策的负面的东西,但是通过小额信贷缓解他的困难。这种金融真的是好金融。
这个小微金融的空间还常大的。前段我和冬文总经理谈这个市场潜力。我昨晚把这个图简单画了一下。农村市场的金融状态,农村金融也可以画成类似于整个社会的型,农村也有富人、穷人、中等收入的人。这是所谓的正规金融,农村信用社、邮储、农商行等等这些正规金融提供农户的金融服务大概也就是这10%左右最高的顶端。最底端的部分是真正贫困的人。所谓贫困就是他可能没有生产能力,或者已经残缺。这些人恐怕用小微金融扶持,他没有可持续性,这些人要靠国家的财政去补贴,补助,某种程度上要靠国家去支持。而真正有商业价值,有市场价值是农村市场当中中间的60%—70%的人群。冬文总经理告诉我,他现在做的事情大概是全国这个市场不到1%。这还是光讲农村,还没有讲城市,农村小微金融的空间还有99%没人去做。
城市也有,千万不要以为城市里都是高大上的,举个例子,城市居民的再就业,这里面再创业,现在国家的政策也在支持这个领域,如果你去统计的话可能也是上亿的人口。目前金融的覆盖都是微乎其微的,这里面的空间常大的。
今天我们成功发行的产品是真正的小微贷款与资本市场很好的结合,而且这种结合我觉得将来应该要形成规模,刚才刘行长讲的非常好,不要拔苗助长,拔苗助长也就是说你没有那么多基础资产,刚才说十几个亿积累的资产你做五个亿,把十几个亿都做出来可能有点拔苗助长。如果我们想象中国的小微金融都像冬文这样做起来,不是几百亿,而是几千亿的话,那么你结合资本市场的空间就会非常大。所以,它对小微公司的ROE、ROA有非常大的作用。这非常有创新的意义,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成一定的规模,在过去十年当中,国际资本对小额信贷公司的关注度大幅度地提高,投资快速地成长。以印度为例,在若干种金融细分行业当中,从商业银行、共同基金、资产管理甚至于股票交易所等等,这一系列各种类型的商业机构当中,实际小额贷款公司最受到市场的青睐,也就是说它的估值是最高的。这实际也是世界范围的一个主题。全球性的小额贷款的价值链正在形成。
有很多投资者已经形成专注于这个领域,并有相当大的规模,这个资料还稍微老一点,2012年有160亿美金资金在专注做小额信贷。它的载体往往是投到一些专业的小额贷款基金里。这些基金里有一批真正懂这个行业的专家,他们的业务覆盖到小微金融业务。通过基金又投资到专业的小贷公司,后者再服务于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这样的价值链在全世界已经形成了,差不多有十来年的历史,但在中国这个事情刚刚开始,未来应该说还是有很强的发展势头。
讲到这儿我们就会提到尤努斯,听说前不久他也到这儿来了,也发表了。我们觉得小额信贷这个实际是尤努斯提出的,他是个教授,又去办农村的互助银行,最后成为世界的楷模。我觉得他是个伟大的人物,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的和平,在他得到诺贝尔和平之前很多人都不知道小额信贷,这个事情的意义常巨大的,他的伟大在于挑战了传统金融。我原来在中金公司和摩根大通工作过,都是高端金融。不说最顶端的,中国最主流的无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甚至于农业银行来说,传统金融遵循一个“二八原理”,我们把他们推到资本市场上的时候都跟投资者说,他们拥有的客户是社会最精英,最优秀的客户,也就是说20%的客户给我带来80%的利润。所有的银行都转向这个方向。
世界上最大的一个银行之一,它上市时就发了一个文件,所有的存款帐户如果低于100元,全部截至某一日你赶紧给我撤款拿掉,要不然我就注销掉了,100元就没了。这样的帐户有多少?1亿,这也占用它大量的资源,光管理这些帐户就不值,因为这些帐户不能给它带来什么收入,还要去管理,但这里面反映一个就是“二八原则”,大多数普通客户不能给我赚钱,于是专注于高端。尤努斯打破了这个惯例,他为穷人服务,而且在商业上可持续。我可以坦率地说,至少到今天为止,在中国经济学界和政策界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这一点,还是有很多甚至于领导都不知道的,做穷人的生意还能商业上可持续?我相信对冬文你中和农信了解的人并不多,今天来的是这个行业的专家,稍微了解一点。稍微跳开一点,这两天接触很多高端人士,他们都瞪大眼睛说可能吗?这还要做很多的工作。
尤努斯的伟大在于他把金融发展和社会的转型结合起来,他认为两极分化的社会如果你太不关注贫穷的人的话,这个社会难以持续。这个到了中国30多年,到今天这个意义就格外重大。10、20年前如果我们强调高成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没想那么多,到今天我们要共同富裕的主题,这可能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要更关注下面的人。
最近他来了,也对中和农信发表了评论,但我个人还不太同意他的看法,当然第一他对中国的情况不了解;第二尤努斯更多代表的是20世纪小微金融的,今天已经是21世纪了,我们要站在尤努斯的肩膀上看到21世纪。我们做什么事?全球的金融创新。尤努斯在我们这个他是走市场的创新,也就是说从原来大银行关注的客户他走到银行服务不足的,开拓新的领域,贫穷的人他都去服务他。
在国际上大家观察到,在发达国家他们有很多金融创新,他们走的更多是在X轴里横向做技术创新,通过Internet,中国的互联网金融、P2P、大数据等等,技术上进一步往前推,实际未来21世纪的趋势是要站在那个伟人的肩膀上,是既要有市场的创新,同时还要有技术的创新。我不知道我准确理解了尤努斯没有,但昨天尤努斯到这儿来讲,讲的还是比较传统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小微金融的未来还是要和互联网金融叠加,互相结合。这样一种金融才是未来真正可以大规模复制,又能达到普惠效果的金融。这种意义就会更加重大。
我想借这个机会再跟大家简单报告一本已经翻成中文的书,也是得到诺贝尔经济学的一位耶鲁大学的教授罗伯特。席勒,也到中国走访过,他在2012年写了一本书《金融与好的社会》,他有一些观点,对金融创新的观点,对金融投机的观点,对泡沫的认识,最重要的是对我们有重大的意义的是第四点,也就是现有的社会结构他认为根源于金融结构,这个提得很高,人为什么富裕,为什么贫穷这和金融服务有关系,有的人能大量获得金融资源他的社会地位就高了,有的人没有机会获得金融资源他当然永远在底层。这就代表着金融要化、人性化,如果朝着这个方向推进的话,它能够使这个社会更和谐,更繁荣,更平等,我觉得罗伯特。席勒把金融和社会连接起来,对我们今天来说有重大的意义,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再去思考中国金融的状态,就可以产生很多想法。
由此更引申一步,我们不光要讨论金融,还要讨论好的金融。好的社会,简单来说就是公平,社会上下通道畅通,尤其对于中下阶层的人,他有机会可以往上走,而不是社会到处都有堵塞,然后通过自己的怨气;基尼系数比较低,相对平等一点;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差别比较少,关键是每个人经过努力都有成才、发财、安居乐业发展的机会,至少有发展的机会。有的人因为没有金融资源连发展都有问题。这个是我归纳的好社会,至少有那么一些点,当然,我相信好的社会内容更多,我把它归纳,要实现这样一种社会状态,这个社会是有正能量的。
对应好的金融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能够促进社会向好的方向发展的金融,有利于有效配置资源的金融,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的金融,有利于既促进经济增长,又推动社会公平的金融,有利于缩小三大差别的金融,有利于下层人士,低端群体、草根阶层往社会中端走的金融,有利于消除型社会并向橄榄型社会转型的金融,有利于避免掉进“中等收入陷井”的金融。总而言之,是充满了正能量的金融,我把这个称之为“好金融”。
我们今天有没有实现这样的状态?中国的金融,我们可以去评价,去对照一下,金融上实现一个“好”字是值得深思的。
刚才刘行长用了“”,这个故事是我跟他说的,但他制作得比我更精彩,我还是老模式。我们的经济是正的,金融是倒的,反映社会最尖端的大型企业、高端人士获得最多的金融资源,但社会的底层、底座部分获得的金融资源是最少的,是倒过来的。这个分析框架是我们小微金融不管研究还是实践的基础。看到这个基本现状我们怎么去改变?这是我们经常用的一个基本模型。
统计数据也不一定准确,小型企业500—600万户,微型企业6000—7500万户,农户1.8—2亿户,在红的虚线框架中获得的金融资源相对来说比较少,这是我们现在中国金融的现状,在我们看来实际任务还是很紧迫。因为由于金融拖后腿,使得我们的经济迟滞以及社会不稳定,金融是有责任的。
小额信贷行业自身发展障碍。
小额信贷行业本身也有一些问题,大家讨论有几个难:一是融资比较难,二是缺乏先进的信贷技术,我们和很多小贷公司有过接触,有些也慢慢意识到他们需要转型,从小转到所谓微的过程当中来,但怎么转,小和微是不同的商业模式,技术在哪里,怎么风控等,这都变成很尖锐的问题。这点在国内宣传、介绍、推广都还比较薄弱,这是在现在行业当中是很突出的问题。这两种因素本身又交织在一起,没有好的技术,好的商业模式,你再融资人家干嘛要给你钱。中和农信商业模式非常成功,我们就有可能做出证券化来,良性发展就可以做强做大,其他更多的,大概90%多以上的小贷公司在这个领域基本你就觉得它们在信贷金融生物链当中吃了商业银行的残渣剩饭,没有自己的客户,没有自己的商业模式,更没有自己的信贷技术。所以,这个行业实际还是危机四伏的行业。
更加上我们的正规金融和小贷行业是不相容的,所有的认知都是按照正规金融,抵押、等等这套东西,它不知道小微金融的特征就是不要有,就是不要有抵押,但是你碰到我们庞大的、现有的正规金融时会感到非常无奈。所有机构都很简单,你给我品、抵押品,否则我就不能给你融资。我们的监管也不太友好。具体就不说了。总之,这个行业还是面临着自身的障碍。
全新认识小微金融。
我一直在呼吁,学校现在对这个题目关注非常多,业界也开始关注,我们要全新认识小微金融,不能用传统思维。我今天讲了两个案例,实际也是向各位介绍一下,你要对小微金融完全不同的认识,你不要想它的风控是怎么回事,能不能还这么高的利率。你到现场和他立即了解,探讨时就会发现这个贷款的意义和真正的生命力所在。
现实是小微围着现行体制,怎么样取悦于现行体制,你要评级我给你3个A,你要我给你,你要抵押品,我把家里的房子拿给你,但小微这样做是没有出息的。我们需要真正重新建立调整现有金融结构,要为小微服务的金融体系。这个难度很大,中和农信趟出了一条,它是,它的成功范例我们要宣传它,让全社会都知道,虽然它还没有达到振聋发聩,但成功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扶持,要把这个告诉给社会。这些社会机构、服务机构要了解小微金融,无论融资、投资、审计、法律还是评级、、征信、监管等等各类机构,你要去想怎么调整你自己来为小微金融服务。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为什么现在很高的层面发文件说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小微金融、普惠金融,但现实中又发现,好像落到地上很难很难。今天刘行长也提到了,有些大银行也说,我们做了几千亿,上万亿的小微金融、小微贷款。但稍微内行一点的人一看,你这个小微贷款什么概念?2000万、1000万都叫小微贷款,基本上是鸡与鸭说话。到大银行说不错,你小微金融做到几万亿,但根本达不到小微金融的底层。
由此,我们对金融与金融发展的方向要有重新的认识,我们过多的资源和过多的关注是在正规的金融系统里。银行系统里。我前段时间到世界银行开会,他们用很大的文件讨论中国未来五年的金融,我一看就是中国银行的体制,我说你能不能不做这个东西,中国银行的体制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目前的框架里很难改了。中国金融要做的更紧迫的事儿是小微金融,非银行金融机构要发展起来。这一块一定要转变过来,很多人说小微金融都是风险,都是影子银行,恨不得都抓起来。错了,中国就是要发展小微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讲到利率市场化也是一样的,你天天讲利率市场化,都是银行的利率市场化。错了,只有市场化的定价利率足够多了,大到50%以上的比例,银行的利率市场化迎刃而解,为什么储蓄存款利率没法市场化?它有它很深厚的内在很多因素,它没法往前推。如果社会化的、非银行、市场化的利率越来越多,银行的问题就自然解决。这是我由此而引申出来的一个看法。
利用今天这个机会,特别强调做小微金融,做好金融,全社会都来关注好金融,因为社会有好坏之分,金融有好坏之别。
总结讲两句话:
第一,我们要打通小微金融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壁垒,大力扶植小微金融。
第二,用建立“好金融与好社会”的目标或者说衡量标准来推进金融和金融发展。